随着人类生活对于交通运输的依赖性日增,世界各国无不努力发展交通智慧化,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已步入以智慧交通为代表的大交通时代。本文将从智慧物流角度,分析百年未有交通大变局的成因与方向,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一、“大交通”前奏曲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动脉,串联生产、消费、流通各个环节,形成完整内需体系坚实的支撑。在交通强国战略和新基建的政策叠加下,涵盖高铁、港口、航空、物流等在内的“大交通”业已形成。
我国是否已步入大交通时代,从三大特征可得到验证:北斗的应用,智慧物流的加持,自动驾驶的落地。
1、北斗的应用是大交通的标志事件
从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短短不到20年的时间,依靠智慧手机与车载卫星导航功能的完善、使交通运输服务的优质性及多样性逐渐展现。
2020年7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开通,使中国正式成为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目前,北斗系统已提供导航定位和通信数传两大类服务,这意味着,只要与定位、时间信息、通信能力相关的场景,都有可能应用北斗系统。
据资料,北斗系统在定位精度等方面十分优异:全球范围定位精度优于10米,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通过北斗+5G两大新基建设施的彼此增强、互相赋能,可以形成无缝、高精度、高可信的PNT(定位导航授时能力)服务能力,助力自动驾驶、智能交通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目前,北斗系统在交通运输行业的推广应用,已从小范围试运营阶段到大规模应用阶段,成为智慧交通日常场景。
2、智慧化是大交通的生态体现
当前,智慧交通正在成为备受各方关注的热词,“十三五”以来,交通运输部开展了智慧港口建设、网络平台道路货运服务试点等多项工作,强化前沿关键科技研发,推动了新技术与交通行业的深度融合。
智慧交通的发展孕育了新模式,创造了新生态,顺应平台经济和共享经济趋势,突破边界,颠覆传统模式,实现了更大范围的网络协同和数字变革,创造新的交通大生态,使路网调度智能化、服务精细化、物流高效化。
人工智能、5G、自动驾驶等技术在过去几年间快速发展,为全新的交通场景打下科技基础。车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生态为大交通带来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智慧技术的不断渗透,正在不断打破传统交通的行业边界,科技的深度融入,将会带来交通产业生态的深度变革,大交通智能时代正在向我们阔步走来。
大交通生态还体现在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的智能化上。比如执法过程信息全程记载、执法全过程可回溯管理,都是智能化表现。推进大数据、云计算、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行业治理深度融合,确保执法的透明化、规范化,形成规范、智能的执法体系是大交通的重要环节。
3、智慧物流是大交通的有力支撑
可以这样说,交通与物流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智慧物流与智慧交通更在智慧化上相交相融。智慧交通,会对运输、物流等产业的营运模式产生根本影响,同样,智慧物流发展,也为大交通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两者水乳交融。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九大重点任务中,其中就有两项是关于我国智慧物流发展的内容。智慧物流与智慧交通融合发展,相互促进,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以大物流推动大交通。
我们应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超级计算等新技术与交通物流深度融合,推进数据资源赋能交通物流发展,促使智能物流与智慧交通进一步跨界融合发展。
科技物流龙头企业携技术、资本,团队等诸多综合优势,与智慧交通领域巨头的强强合作将翻开我国大交通的新的一页。
“十四五”时期,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开局和起步的重要阶段,也是大交通建设的攻坚阶段。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智慧高速、智慧港口、智能航运……不断涌现,传统交通的行业边界正在不断被打破,新型的安全、快捷、智慧的大交通生态链未来可期。
二、“车与路”协同曲
随着无人驾驶新技术的迭代,道路数字化、网联化、智能化的日渐发展,以“聪明的车”和“智慧的路”相互辅助的车路协同技术不断创新迭代。
那么,什么是车路协同?简单地说,就是车的任务分配给车,路的任务分配给路,按照各自的优势做好合理分工和紧密配合。车的功能,我们开过车的人都知道,而路作为现代交通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智能化主要部分,应该有四个基本功能和要求:一是感知能力、二是传输能力、三是计算能力、四是应用支撑,即要有基础的应用平台。
美国车路协同起步甚早,从1994年即已着手推动智慧高速公路系统,目标是希望能藉由先进通讯及自动控制等技术,使得车辆得以自动驾驶,以提升交通安全与运输效率。
对于我国来说,近几年,车路协同做为交通智能化的一个重要方向,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随着车路协同的深度融合,汽车正在从传统的交通运输工具转变为新型的智能出行载体。
北斗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打造了车路协同的想象空间。北斗高精度基站/地图、北斗对位置变化场景的监测、形成了车路协同的新基建。北斗还可用于隧道、桥梁等基础设施的健康监测,用于公路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勘测、规划,都有助于车路协同的进步。
目前,包括谷歌、百度、阿里等在内的头部科技公司纷纷进军车路协同汽车制造领域,原有生态格局被打破,传统车企和科技公司之间通过博弈和融合,将孵化出新品牌,催生新业态。
自动驾驶是一个已经在全球讨论多年的领域,全面落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近日,蔚来汽车自动驾驶所引起的车祸,让人们质疑其是否实用。我们这里要说的是,只有基于车路协同的自动驾驶,才能安全驶入快车道,否则,其落地将成一句空话。
对于我国来说,在公路运输上,自动驾驶应用还不普及。目前,车路协同主要作用是加强运输跟踪和管控,助力辅助驾驶上。交通运输部《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动自动驾驶与车路协同技术研发,开展专用测试场地建设,促进其落地。
但在车路协同的技术下,低速的无人配送则已率先进入快车道。此次疫情期间,无人配送真正得到市场验证,这种无接触式的智能化配送逐渐成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作为大交通生态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车路协同不仅有助于自动驾驶,而且还有其它大量的功能,比如说交通态势分析、完善的信息服务、动态交通组织、交通安全预警、业务联动等等。
例如,在西方国家,有的车路协同技术,收集的不仅只有车辆或道路的相关资讯,同时也包含‘驾驶人行为研究’及‘车祸情境分析’,希望通过人的行为数据分析,进而找到智慧交通建设的具体方向。
所以说,车路协同技术,不仅创造安全、快捷的智慧车辆行驶环境,进而还要规划出安全导航驾驶、即时资讯截取与管理、行驶气候状况管理等相关技术。
车路协同是智能大交通发展的关键抓手,要求更为精准的车路协同技术。随着相关应用科技的导入,未来的发展动向及定位,将不再只是单一技术、产品或服务的提供,而是必须提供更为人性化及贴近使用者需求的整体服务。
车路协同的重大作用,也说明了,物流产业智慧化升级不仅要靠自已,更要靠协作,还需要政府的顶层设计,统一引导,战略规划,车路协同将开启智慧大交通新时代。
三、“数与云”和谐曲
数字化升级与云端的融合是智慧大交通的发展方向,拓展‘智慧大交通+云计算’新版图,搭建高精度的感知、互联、智能交通生态系统是大交通的蓝图。
1、交通是数字化可以大显身手的场景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数据经营”的经济发展阶段,大交通也不例外,交通大数据有广泛的应用。
目前,交通大数据的功能和作用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交通运输领域有大量的数据,依然是数据孤岛。有些数据即使破解了若干障碍实现了融合,但在融合基础上的深度分析、挖掘应用等工作才刚刚开始。
随着交通大数据进入深度应用的新阶段,我们可以通过实时交通安全隐患分析与交通安全态势预测,可以建立隐患排查处理机制。通过交通与气象等一体化分析,可以实施精准的安全管理与交通管理。
交通拥堵已成为中国普遍存在问题,尤其是在大城市,通过大数据支撑的交通控制、管理、决策、服务一体化的部门联动、协同管控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将成为解决交通拥堵的一条出路。还可以围绕交通治理的数字化转型需求,创新“多车监管”等应用场景。
数字交通是实现深度分析研判、智能决策、精准管理的重要手段,推动数据资源赋能交通发展,未来的生活一定是建立在承载物理实体的交通网和承载非物质实体的数字网上,物理网络和数字网络相互融合互为支撑的发展模式将以一种看得见的状态更好地赋能智慧物流交通的运行。
2、云端汇集更广领域的交通信息
如今,传统制造业、金融业、政府部门等“数据大户”都积极拥抱云计算,已经不是新闻,不过在各行各业的“上云”之路中,交通物流行业却走在前列,融合力度很快。
云端能够汇集到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多内容的交通信息。交通走向云端,将助力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智慧物流蜕变,对交通形态和物流方式产生巨大革新。腾讯云,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智慧交通支持平台。
云是智慧交通的大脑。解决交通问题、释放更多活力的关键在“云”,只有可靠的云服务才能让汽车变成信息、数据的采集工具,进而通过深度学习形成升级循环,带来安全可靠的自动驾驶和智能汽车。
在智能汽车和自动驾驶最受关注的“安全”问题上,云也有着突出表现,只有将数字高速公路和地面公路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形成智慧交通的终极解决方案,而“云”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
“云”对于交通物流行业具有很大的价值,产生更多想象,可以形成生态产业链,以服务赋予更多价值,接入云端的汽车同时具备了越来越强的扩展能力,可以成为一个移动的工作场所。
云将成为产业革新的原动力,随着数字化、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全面渗透,交通物流行业将发生爆发式裂变。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如同再好的软件也无法弥补硬件上的硬伤那样,数字与云端有也不足之处,网传很多功能都是关于未来的畅想,在应用中,不能以偏概全,不做“面子工程”,而是要切切实实解决交通方面存在的问题。
交通产业从无到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交通与经济、社会生活的深度融合,数字与云交通将极大地提高智慧交通的运营管理和综合服务水平,拓展大交通更多的应用场景。
本文来源于罗戈网,不代表九州物流网(http://www.wl890.com)观点,文章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