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积极会同相关单位,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关键,以外请内联为抓手,以政策法规为突破,以应用场景为牵引,助力深圳发挥先发优势,加速竞逐“天空之城”。记者了解到,如今,作为无人机之都的深圳已初步形成了全国领先的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应抢占发展先机,发挥先行示范作用。那么,面对这一万亿级的全新赛道,深圳如何抢占先机?
抢滩 “流动深圳”场景向新
低空经济蕴藏蓝海,场景是其产业发展的根本所在。只有不断将想象中的场景落地,变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商业模式,才能赋予产业真正的发展动力。
“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客流”“物流”新场景,让深圳的科幻气质在进击的“天空之城”中现雏形。
丰翼无人机政务事业部总监汪亮伟表示,今年3月份,深圳到珠海的跨城配送业务迎来初步规模化,每天可运达30到50票。自2020年获民航局批准开展低空无人机物流配送体系试点以来,丰翼持续建设覆盖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的低空无人机物流网络,打破大湾区2小时物流圈。
而深圳对低空场景的探索,远不止于此。从深圳市交通运输局获悉,今年1—10月,深圳累计新开通无人机航线74条,新建无人机起降点69个,完成载货无人机飞行量42.1万架次。大疆、丰翼科技、美团科技、中信海直、东部通航等1500余家产业链上企业覆盖物流配送、城市治理、应急救援等多种应用场景。
无人机服务各行各业的创新应用场景刷新想象,一幅幅“低空+服务”的产业新图景正在鹏城大地落地生根。
聚势“数字低空”加速融合
当前,辐射链广、产业链条长、成长性和带动性强的低空经济,成为众多创新城市争抢的新赛道。深圳助燃低空经济腾飞,无疑拥有强大的产业链支撑——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形成集模具制造、平台开发、产品制造等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2022年产值达750亿元,占全国七成。
而低空数字化、智能化,正是构筑“无人机全产业链生态”的技术底座。
如何打造低空经济的“数字大脑”?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创院理事长沈向洋认为,关键要打造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的四张网,分别是配套物理设施的“设施网”、低空感知及通信的“空联网”、数字空域及操作系统的“航路网”和数字化管服系统“服务网”。
这意味着,深圳需要根据实际场景,探索更多低空数字化的智能解决方案。
在深圳星河CBD楼顶,一个每天送出几百单外卖的无人机机场被六座高楼包围,传统的卫星导航在这里也会失效。“为了攻克难关,我们研发了一套基于视觉导航定位的体系VPS,它既能实现全局导航定位,也能做局部的飞行速度、姿态的评估,让飞机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心去飞行。”美团副总裁、无人机业务部负责人毛一年表示。
位于龙华区的无人机智慧空港示范点同样进行着低空数字化的探索。多翼创新科技市场主管林嘉冲介绍:“多台无人机同时运行,不可能每一驾都由人工遥控。我们建立‘空港概念’就是让无人机实现自动调度,只需在指挥中心下发指令,无人机就可以执行工作。”
目前,智慧空港系统更多应用于城市巡检业务。以街道为单位铺开,在3—5公里之间设置一个空港,用以支撑无人机换充电升降,实现较长时间的续航,确保能顺利完成任务。
这正是深圳加速布局“天空之城”的生动注脚。笔者还了解到,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正加快低空飞行注册申报审批平台建设,启动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并成立市低空经济专家委员会,推动Lilium公司、峰飞航空、亿航智能等多家低空领域领军企业与深圳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有力地推动了深圳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强基“创新机制”助力高飞
11月16日,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司法部、自然资源部、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知识产权局七部门联合推广深圳创新举措及典型经验共22条。其中便包括“创新低空经济发展新机制”。
近年来,深圳持续出台相关政策,助低空经济“蓄势腾飞”——2022年,深圳获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同年,深圳印发《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引培低空经济链上企业、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扩大低空飞行应用场景、完善产业配套环境。
目前,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正在加快出台《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配合深圳市人大编制全国首部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地方性法规《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在健全低空融合管理机制、统筹基础设施建设、拓展产业应用领域等方面作出多项制度创新,以立法助深圳低空经济“高飞”。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所执行所长王文博表示,深圳为低空经济立法,是将支持低空经济产业的各项措施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固化下来,意味着深圳低空经济的发展未来将有法可依,也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中可能遇到协同、管控、标准、监管等一系列的问题指明了方向。
本文来源于物流时代周刊,不代表九州物流网(http://www.wl890.com)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文章所用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