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口罩、测体温、查健康码,“防疫三件套”已经与大家共处了快一年,而近期陆续散发的病例仍时不时打断还在逐步复原的城市生活。
但整体来说,疫后一年,中国的城市生活已经基本回到了正轨上。 在本期《城市生活复原追踪》中,新一酱联合饿了么,对过去一年中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四座城市里的外卖活力变化展开分析。考虑到一整年的时间太长,新一酱选取了以下五个星期,作为代表性时间段,来分析全年外卖市场的变化:
① 2019年12月2日至2019年12月8日最后一段正常的生活
② 2020年2月10日至2020年2月16日疫情后第一个工作周,当然真正物理上返回工作岗位的人还很少
③2020年3月9日至2020年3月15日不少公司开始正式恢复集中办公
④ 2020年5月11日至2020年5月17日城市商业初步复苏,高校学生陆续返校
⑤ 2020年11月30日至2020年12月6日近期一个普通的工作周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疫情刚刚爆发时,城市里发生了哪些改变。
大约就是去年的这个时间,日常的城市生活和春节假期戛然而止,大家不敢外出,也无法聚餐,甚至没有办法确保家里新鲜食材的供给,外卖就成了很多人沟通居家生活与城市商业的唯一方式——当然由于大量餐厅暂停营业,外卖小哥也没有完全回归,城市里整体的外卖订单量还是明显下降的。 新一酱请饿了么根据收货地址的关键词对外卖订单做了一些分类,在我们观测的四座城市中,去年2月10日起的这一周,居住区都是外卖订单量下降最少的一类地区。与此相比,几乎没有学生的高校区则受影响最大。 午餐和晚餐一直是外卖订单量最高的时间段。在平日,一天的外卖高峰期通常从10点持续到14点,16点又重启,直到21点之后才陆续褪去。
新一酱对比了四个城市在五个代表星期里的分时外卖活力,大家的情况基本类似,这里我们拿杭州举例——在2020年的2月10日至2月16日,午餐外卖订单量的高峰期基本只集中在11点到13点前后,晚餐则更短,16点到17点订单量略有增加,18点之后就明显减少了。
与日常生活的另外一个重大区别是,在2月的这一周里,通过外卖方式在超市、便利店以及水果店买生活日用品的需求也迅速增加。这种类型的外卖订单量排名甚至在这一阶段冲到了各城市的前五位。 也是因为商超采购类的订单增加,疫情爆发期的这一周里,外卖的订单的客单价明显升高。
新一酱请饿了么对四个城市的一片典型区域做了详细的订单数据分析,你会看到北京中关村和杭州城西文教区内,2月这一周的外卖客单价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平时的两倍。 新一酱之所以选择了北京中关村、上海五角场、深圳南山科技园和杭州城西文教区这四片区域做重点研究,是因为它们都能在大约1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囊括了办公、居住、高校和医院这四种类型的城市空间。过去一年,生活在不同城市空间里的人们,在外卖这件事情上也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 你可以在接下来的四套地图上看到各类区域的外卖订单量复苏差异。
在北京中关村,只有居民区的外卖订单量在去年年底时恢复到了以往的水平。由于6月北京遭遇了源起新发地的二次疫情,整个城市的活力恢复都相对偏慢。
与北京的缓慢相比,在上海五角场的办公区和居住区,去年年底的外卖订单量都已经超过了上一年同期。反倒是高校和医院所在的区域,由于对人员流动的管控仍然严格,外卖活力尚未彻底恢复。
除了深圳大学等高校区域,深圳南山科技园的外卖活力在去年5月就已经大致恢复到了日常水平。这与杭州城西文教区的情况基本类似。 这两地都是南方城市中互联网公司和创业公司聚集度最高的片区之一,它们更倾向于尽快恢复到日常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中去。
再来看一次杭州五个星期分时外卖活力的对比。 这次我们重点看2020年11月30日起的一周和2019年年底的比较——这两条曲线已基本完全重合,甚至在夜晚和深夜段,近期的外卖活力还比一年前更高了一些。
我们对外卖的热情确实回来了。 不过从品类数据上看,大家点外卖的偏好也出现了一些改变。 在疫情开始前,奶茶果汁就是上海外卖订单量最高的一类,现在它依然排名第一,并且实际订单指数还有大幅增加。在杭州,人们对奶茶果汁的偏好提升了更多,它的订单量排名从疫情前的第三位上升到了第一位。
米粉米线、炸鸡炸串,以及面类、盖浇饭等一人食为主的食物也是在四个城市中订单量普遍出现大幅增长的品类,它们确实是在减少聚集的原则下更简单的外卖食物选择。 除此之外,新一酱还发现了另一件有意思的事情——粥这个品类在北上深都出现了订单量指数的明显下滑,在所有热门的外卖品类里,这种走势几乎是独一份的。
本文来源于物流指闻,不代表九州物流网(http://www.wl890.com)观点,文章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